雄安年味儿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雄新社 Author 扬子居手记
宋莉,笔名扬子居,高级教师。喜欢插画和写文。负责插图绘制的《幼儿安全教育丛书 亲子绘本》(上中下)三册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;多篇文章发表于《渭南师范学院学报》。雄媒社创作团队成员。
2019年1月7日起,容城县不分县城还是农村,不分节日还是常日,全县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。
“禁放”后出现了一种声音就是:燃放鞭炮是重要的民间习俗,是春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没有鞭炮年味就淡了。
年味一直在淡。但真的和放不放鞭炮没有关系。
年味是家的味道。
1
我成长的环境是艰苦的,但因为有家的爱,所有的艰困都化成了记忆中的甜美。甜美被时光反复打磨会现出神奇的光晕。这时,记忆中的年才成了真真正正的年。
年味啊!其实是贫穷艰难的日子中一家人的乐观团结。
女孩子的新衣服过年才有啊;男孩子们在已经燃放后的爆竹堆里找幸存者;我爱吃的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年三十才能大快朵颐;节俭的大人们只有这时才给我们“压岁钱”——
那时,我们很穷,那时,我们不怕。因为那时有妈妈费尽心机在最微不足道的食物上设计出一些新花样:她会捏兔子形状的豆沙包——我长大后无论花多少钱都再也没有尝过那种豆沙的味道。妈妈在包豆包时,嘴馋的我会先舀一勺塞到嘴里,我可以分辨出豆沙里满满都是无私的爱,无私的爱在困苦中时最坚强的。它纵然研磨成泥,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,是甜美的,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喷流。
长大的我时常想:如果没有那捏成兔子状的豆沙包,我的年就不存在了。
2
这一阵子,朋友圈被《啥是佩奇》的短片刷屏了。
住在农村的爷爷给在城里工作的儿子打电话询问何时回家过年,接电话的却是小孙子天天。
爷爷问:“你想要什么啊?”
孙子说:“佩奇。”
爷爷不知道啥是佩奇,就带着孙女的心愿踏上了寻找“佩奇”的奇幻之旅。
爷爷先是求助于字典,找遍了和“佩”有关的词语:“佩戴”“配种”——就是没有“佩奇”。
爷爷又在村里的广播站求助于全村人:啥是佩奇啊?再问一便,啥是佩奇啊?
于是:女主播佩奇、“佩琪”护发素、张佩奇同志、一种棋——都出现在爷爷面前。
直到最后,一个去北京当过保姆的村民告诉他,佩奇是一只红色的小猪。于是爷爷买了一桶红油漆要给家里的小猪上个色,结果可想而知,小猪不让刷。
最终,爷爷亲手为孙女做了个佩奇。
带着满心的期望,爷爷在家等一家人团聚。却等来了儿子一句:“不回去了”。老人的失望落寞在别人家的团聚声中格外刺眼。
一辆轿车停到老人面前,原来是儿子要接老人去城里过年,虐心的剧情才翻转成喜剧。
年三十,爷爷一脸自豪掏出了他用鼓风机给孙子做的“佩奇”。故事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,可看的人却早已经泪目——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,其实短短几十年一晃而过,不经意间父母就老了。
在外打拼了一年的游子,家里的父母就是年味。
3
容城冬天寒冷。
一转弯,我就遇到了年味。
大红灯笼下,奶奶抱着孙子乐得合不拢嘴;一条街道的春联满是对生活的热爱;各种佩奇成串的挂在街边——
雄安的年味是严冬中的这抹红色;是历尽艰难的百折不回;是大建在即的隆隆春雷;是老百姓心里的中国梦——
这是雄安的年味。不用放鞭炮,年在心中。
雄新社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!
投稿邮箱:1702786888@qq.com 雄新社欢迎下列稿件:新闻评论、事件剖析、风土人情、乡村传说故事等。赞赏直达作者微信帐户,作品将在雄新社、雄媒社及各大网站全网发布。